5月23日,新浪财经专访第三季《求是——中国汽车迈向全球的底气与路径》正式上线。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针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发表重磅观点,引发业界强烈共鸣。这位深耕汽车行业35年的老汽车人直指行业痛点,呼吁全行业回归“求是”精神,共同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生态。
行业乱象丛生:资本狂欢背后的隐忧
魏建军在访谈中痛陈当前行业三大顽疾:资本过度干预、恶性价格竞争和技术同质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交的《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显示。2024年1-8月,汽车行业因价格战直接损失高达1380亿元,产业链利润率已跌破3%的警戒线,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当一辆22万元的车突然降价10万元,消费者是否想过背后的质量隐患?”魏建军以犀利的反问直指问题核心。
这位行业领袖特别警示了资本无序扩张所带来的风险,揭露车企亏本换销量背后的产业链真相。不遵守商业规则的竞争,逼使上游供应商的生存环境非常差,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问题。这种恶性循环会破坏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威胁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影响中国汽车出海发展的脚步。
全球化路径: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面对中国汽车全球化战略这一机遇,魏建军提出“生态出海”的创新理念。目前,长城汽车已在海外布局3家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在德国、印度等多个海外国家设立研发组织,提升本地化研发能力,以支撑当地产品开发及上市。2024年海外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魏建军强调,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出口,而是全产业链的本土化深耕。
以澳大利亚市场为例,长城汽车坦克500获得澳洲ANCAP五星安全评级,树立了中国汽车品牌高品质的国际形象。在技术层面,长城汽车4.0T V8发动机的研发成功,不仅填补了自主品牌大排量发动机的技术空白,更彰显了中国汽车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的实力。
“求是”方法论:产业破局的底层逻辑
魏建军提出的“求是”精神引发行业深思。这一理念包含三个维度:遵循产业规律、坚持长期主义、保障商业伦理。魏建军表示,“当全行业压缩62%研发费用时,我们依然保持5.2%的研发投入占比。”2024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达104亿元,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大关。这不是固执,而是对产业规律的敬畏。
在品质管控上,长城汽车以“造长城的耐心造车”为理念,建立了行业首个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从供应链管理到生产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行业呼吁:构建健康发展新生态
访谈中,魏建军多次强调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低价竞争导致降低成本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将降本的压力传导到了上游供应商,无限度地逼使供应商降价,挤压其生存环境。健康的产业生态应该让员工体面生活、让企业持续造血,而非透支行业未来。
此次专访,魏建军不仅为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现了一位实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全球化竞争的大潮中,唯有坚守诚信、尊重规律、立足长远,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跨越,关键在于能否回归“求是”精神,以高质量产品和全球化视野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