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东莞香遇百花园正以独特的”花卉+”模式,书写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新篇章。当千年牡丹的雍容华贵遇见岭南园林的精致典雅,当传统汉服的飘逸灵动碰撞现代美学的简约时尚,这座都市花园已然超越单纯的景观功能,成为展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的示范窗口。

香遇百花园的文化韵味,首先深植于对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的唤醒与传承。作为四季花卉的天然秀场,园区巧妙地将传统节日与花卉景观紧密结合,唤醒了沉睡的民俗文化。在农历二月的花朝节上,400余位汉文化传播志愿者身着唐、宋、明三代的汉服,列阵于花海之间,举行了一场庄重而典雅的祭花神仪式。古风服饰与悠扬的丝竹乐相映成趣,游客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体验“赏红”之乐,将彩绸系于花枝之上,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孩子们在“识花猜谜”的互动中学习花卉知识,古老的花神信仰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重返人们的视野。
冬季牡丹文化节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为鲜明。这一洛阳与东莞携手连续三年的文化盛事,2024年以“国色天香 盛世丹华”为主题,将数50多种名贵牡丹品种、近万盆洛阳牡丹引入香遇百花园。为了让“花中之王”在岭南绽放,园区精心搭建了温控棚,精确调节环境,确保牡丹的生长环境适宜。现场模拟的应天门、白马寺等洛阳地标,与岭南舞狮、民乐演奏等本土特色相得益彰,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的牡丹插花技艺,让游客在赏花之余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温度。这种文化交流的“引进来”,既展现了洛阳的历史底蕴,也为“潮流东莞”的文化名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内涵。

在融合外地文化的同时,香遇百花园也深入融入到东莞本土文化生态之中。作为黄旗南片区“翡翠项链”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园区与可园博物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地标联动,成为“来东莞过传统文化节”品牌活动的重要场所。牡丹文化节纳入东莞“新春赏花行”推荐线路,花朝节活动延续可园“博物馆之夜”的文化传承,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园区内的景观设计融入岭南元素,荔枝林改造的无动力乐园保留着本土果树的记忆,勒杜鹃等乡土植物与外来花卉和谐共生,既展现了“国际花园城市”的包容性,又坚守着岭南文化的根基。
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园区从单纯的“景观空间”升级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客厅”。在亲子园艺课堂上,孩子们在种植牡丹、绣球中感受植物文化的魅力;企业团建活动中,员工们在花海拓展中体会团队协作的精神;摄影展、音乐会等多元活动的举办,让花卉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2025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园区单日客流突破8000人次,其中超过三成游客专程为文化活动而来,文化已成为吸引客流的核心竞争力。
从本土民俗的传承到跨城文化的交融,从传统形式的复刻到现代表达的创新,香遇百花园以“花”为媒,搭建起多层次的文化生态。这里不仅是赏花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东莞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它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高不可攀,通过精准的场景营造与创新表达,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融入现代生活,传递千年文化的温度。
(文图|郑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