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公司CEO库克在访华时参加广州库洛游戏出品的《鸣潮》试玩会。受访者供图
你知道吗?老外爱看、爱玩的“电子榨菜”,很有可能都是“广东造”——
阅文集团26部网文佳作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短剧应用ReelShort多次登顶苹果商店全球下载榜,“网罗”千万级月活用户,“劈”出网坛新天道;三七互娱制定“因地制宜”的出海策略,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超过120款移动游戏;《猪猪侠》《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多个粤产动漫IP风靡全球……
近年来,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掀起出海新浪潮。广东“文化掌门”舰队以文化为桨、科技为舟,携独门招数,破浪出海——数据显示,广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40%,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条“数字文化丝路”横空出世。广东文化产业正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输出文化的价值跃迁,不仅改写着全球文娱版图,更将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深度对话,在国际舞台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构建粤产IP影响力
今年3月,苹果公司CEO库克在密集的访华行程中,专程参加了开放世界动作游戏《鸣潮》的试玩会,并发微博点赞其“无与伦比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库克选中的《鸣潮》,出自广州的游戏“新势力”——库洛游戏。这款融合开放世界与动作战斗的产品,在去年5月开启全球同步、全平台正式公测,上线当日就登顶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iOS免费榜,成为广东文化出海的“数字名片”。
游戏是广东文化产业出海的一股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423.6亿元,同比增长9.9%。出海营收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中,不仅有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等传统巨头,亦不乏异幻网络、库洛游戏、灵犀互娱等“后起之秀”。
一方面,针对当地市场的文化习俗、审美偏好等进行“本土化”,是出海征途中的“锦囊妙计”;另一方面,如何让中国文化元素触达海外用户,则是更高维度的考量。
库洛选择的是“技术驱动+内容深耕”的精品化路线。“我们希望打破用户对传统二游的印象,建立精品游戏概念,以更高游戏品质打动全品类游戏玩家。”库洛游戏相关负责人介绍,《鸣潮》当前采用虚幻引擎4(UE4),实现了跨端同步发行,在画面渲染、动态物理反馈和开放世界加载效率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打造了长青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将国际化视野刻入产品基因。“作品要具备世界共通的情感,譬如亲情、友情等。其次,要有国际化的质量,这是‘敲门砖’。”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尚琳琳认为。
为此,华强方特组建了一支覆盖翻译、配音、发行等全流程的国际人才队伍。“从当地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去讲好故事。”尚琳琳说。迄今为止,《熊出没》系列已成为印度、土耳其、俄罗斯等国的现象级IP,YouTube全球多语种频道订阅量破千万,居华语动画剧集频道首位。
出海行业的佼佼者三七互娱推出模拟经商游戏《叫我大掌柜》,将包括广府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与游戏玩法进行深度融合,在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地区颇受欢迎。
“游戏里一些中国特色的表达,如京剧、投壶等,海外用户可能会有一定的了解难度。”三七互娱集团高级副总裁程琳坦言。为此,团队通过“因地制宜”的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特点定制传播素材,来化解文化隔阂。
如在日本推广时,突出二次元元素相关的玩法;韩国玩家注重画风,在韩国宣传时重点展示精美的游戏画面和独特的美术风格;欧美玩家注重体验,则强调游戏的经营策略和社交互动。
“中式内核”+“全球表达”的打法,让岭南文化跨越国界、直抵人心。咏春、醒狮、广彩等粤产文化IP,正借助动漫、电影、游戏等载体,将东方美学、中国故事传播到全世界。
创新出海商业模式
今年初,《哪吒2》的爆火,带动了相关衍生品的销售。一“吒”难求的背后,让世界看到“潮玩之都”东莞的出海实力——超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包揽了全球近1/4的动漫衍生品、中国近85%的潮玩生产。
“我们不仅要输出内容,更要打造IP产业生态,让中国故事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市场。”咏声动漫副总裁古燕梅告诉记者,公司旗下“猪猪侠”“百变校巴”等动漫IP衍生品远销韩国、越南、俄罗斯等国,从线上到线下深度“链接”消费者。
在全球文化市场“狂飙”的,还有让人“上头”的中国网文、网剧。从“内容出海”到“模式出海”,网文、网剧的生产模式不断升级,淬炼文化出海的“独门新招”。
去年11月,阅文集团《斗罗大陆》《庆余年》《全职高手》等10部网文佳作被正式收录至大英图书馆。与此同时,中国网文平台独创的按章节付费、订阅会员、投票打榜等“玩法”,也激发了海外作者的创作热情。数据显示,阅文旗下海外门户、国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起点国际”的累计访问用户已近3亿。
从网文IP,到爆款短剧,这条商业路径已被广东企业走通。去年以来,由腾讯出品的《庆余年》《长相思》等IP剧集掀起全球追剧热潮,登陆欧美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视频网站。
据DataEye研究院预测,2025年海外短剧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看中这一市场蓝海,深圳枫叶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率先“试水”,于2022年推出微短剧应用ReelShort。目前,该应用月活用户达数千万级,多次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总榜。
该公司副总裁南亚鹏介绍,早在ReelShort推出之前,枫叶互动就分别在2017年与2020年推出了Chapters和Kiss两款面向海外全球市场的网文和互动小说产品,这也成为后续ReelShort原创微短剧剧本的重要来源。
“我们不少海外爆款微短剧都由中国网文改编。用中国故事作为内核,再经过深度化、本地化的改编,使短剧内容能更好地被海外观众所接受。”南亚鹏说。
从事广告创意产业的“90后”詹卓安同样看中了微短剧出海市场。3年前,他在广州创立光盒动力公司,专注精品微短剧承制,业务范围已覆盖北美、东南亚等地区。近日,在广州番禺的一家后期制作基地,詹卓安与团队熟练地对一段从美国传回的拍摄素材进行加工。
“通过‘欧美演员+海外拍摄+国内后期’的模式,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通过国际分工提升了产业链效率。”詹卓安透露,公司目前也在寻找大湾区范围内的影视拍摄基地,庞大的短剧出海业务有望带动影视乃至文旅相关产业的发展。
广东文化产业出海,是一场“硬实力”与“软叙事”的共舞。随着“文化新三样”成为出海主力,不仅推动了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还将通过全球化布局,带动本地产业集群升级与拓展。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凌友诗认为,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深化区域协同效应以及加强国际化运营水平,广东企业将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深谙“硬核内功”的广东文化“掌门”,正搭载着中国故事,从大湾区出发,驶向全球文娱版图的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张思毅 赵媛媛